大家好!我是技术中台的范俊,负责机械工业设计。不知不觉在这个岗位上已深耕多年,从图纸上的线条到产品的零部件,从理论模型到落地项目,每一次设计,都让我更深刻感受到这份工作的魅力。今天,想和大家聊聊我在热爱与坚持中的成长故事。
去年,对于我而言,是不同以往的一年。这一年,充满了挑战,也收获了成长与感动。真真正正体会到在这一年里,我最大的进步是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,把“以用户为中心”的理念真真正正地融入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里了。
第一个热爱是用热爱驱动坚持,用坚持成就专业。
去年上半年,我参与了 “中交水运浮式系船柱” 科研项目。这个项目的现场安装涉及浮筒改造,我们在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:在家里完成了各种加工件的制作,精心编制了浮筒改造作业指导书,图纸上清晰标注了所有现场改造尺寸,发货前我还亲自清点了各项物料,自认为万无一失。然而,到了现场,问题出现了。由于这是三方共同研制的项目,业主方船闸和第三方中交水运在前期技术沟通中存在差错,误把现场需要改造的浮筒尺寸弄错了,这意味着我们前期在家里的准备工作几乎白费,现场改造安装工作陷入了困境。看着堆满现场的“错配”零件,说不崩溃是假的。但那一刻,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:不能让用户的项目停滞,更不能让我付出了大量心血的项目在困难前低头。
我迅速地冷静下来,盯着两套标配的系船柱改造件,脑袋里飞速思考。那些日夜钻研的机械原理、无数次手绘的结构草图、车间里摸过的每一块钢材,此刻都在脑海中清晰浮现。经过现场测算与拼装调试,最终我们实现了用两套零件“优化”出了一套解决方案。
但更难的是说服业主接受这个 “非常规方案”。我反复告诉自己:用户的需求是核心,我们就是要为用户创造价值。于是我从“备品逻辑”谈到“浮筒结构保护”,从“科研项目的试错空间”谈到“长期使用的可靠性”—— 几个小时的沟通,最终让业主点头认可。项目验收时,用户对我们的服务和产品都很满意。我知道,这份坚持的背后,是我对“让设计真正服务于用户” 的热爱。
第二个热爱是明知艰难却依然想挑战的坚定。
去年6 月的 “中船绿洲特大测力测长三滑轮” 项目,当接到“柔性缆绳测力”的需求时,我比任何人都清楚风险:市场上几乎没有成熟方案,钢丝绳的设计经验无法直接套用,而用户对精度的要求近乎苛刻。但为什么我还是答应接下这个项目呢?因为我认为热爱从不是选择轻松,而是明知艰难却依然想挑战的坚定。
为了降低风险,我做了两件事:第一,提前向用户坦诚技术难点,用数据画出 “风险底线”;第二,拉着缆绳供应商熬夜测算,出具了 “缆绳直径 - 拉力变化规律表”。有人问我:“这么麻烦,何必呢?” 但我知道,真正的热爱,是对项目负责,对用户负责,更是对自己的专业信仰负责。在该项目中途出现因为缆绳原因导致测力不准的问题之后,我根据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过往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,迅速的帮用户想到了解决方案,也积极配合用户在现场一次又一次的试验,最终将达到要求的产品交付给用户。热爱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口号,而是把每个细节都做到极致,是哪怕前路坎坷也绝不敷衍的坚持。
曾经,我也在重复的设计中感到麻木,但当我看到自己的方案让用户紧锁的眉头舒展,当我听到车间师傅说这个改进让安装效率提升了,让我明白:机械设计从来不是冰冷的参数堆砌,而是用热爱让这些冰冷的数据、参数等都有温度。这也是我今后要继续为之努力的方向。
在我看来,热爱与坚持更是一场双向奔赴:因为坚持,所以热爱愈发深沉;因为热爱,所以坚持更有力量。当我们在每个项目中注入心血,当我们为每个细节较真,当我们在用户需求与技术局限间寻找最优解——这,就是我们作为机械工业设计者的热爱与坚持。
想对自己、对每一位在岗位上坚守的同事说:热爱,是最长情的告白;坚持,是最动人的情书。愿我们都能带着对专业的热爱,生长出更多可能!